70如歌 | 七十载淬炼国之重器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4日 浏览次数:

红岸荡荡,嫩水汤汤

七十载征程,立业北疆

  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以下简称“一重铸锻”)是中国一重的核心生产单位之一,拥有强大的冶炼、浇注、锻造和热处理能力,是中国一重重(大)型铸锻件毛坯的生产基地。一重铸锻聚焦主责主业,以满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为己任,围绕“大”和“特”,在制造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巩固提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以“为国铸重器”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七十载奋斗华章。

一、七秩风华,筚路蓝缕兴工业之基

  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发展新中国的制造工业成为重中之重,而大型铸锻件制造能力的缺失,直接遏制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大型铸锻件生产体系!建厂初期经基桩、井式热处理炉沉箱、厂房金属结构“三大工程”后,建成铸钢、铸铁、水压机、粗加工热处理、锻压等生产车间,初步形成了大型铸锻件系统生产体系,标志着中国具备生产制造大型铸锻件的工业能力,奠定了中国制造业的里程碑。

  通过一代代铸锻钢人不断接续奋斗,一重铸锻现已形成以“炼”“铸”“锻”“热”为主,模型包装、铁路运输为辅的国际一流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具备一次提供钢水900吨、生产最大钢锭715吨、浇铸最大铸钢件520吨、提供最大锻件400吨等多项特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能力。一重铸锻依托大型铸锻件强大制造能力,始终坚持深挖自身潜能,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年来,一重铸锻围绕打造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严格过程管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聚焦提高大型铸锻件质量稳定性,持续开展质量稳定提升行动,近五年,大型锻件废品率同比降低44.2%。突出管理提升,生产协作更加紧密,持之以恒统筹推进精益管理,系统提升各工序的整体运营水平和热加工制造优势。大型洁净钢平台投运有效提升高品质钢水纯净度,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组织模式创新,生产能力逐年突破,钢水产量、锻造量、铸件浇注量、热处理合格量、铸铁轧辊浇注量等连续创造历史新高。现已具备了年产钢水50万吨、锻件24万吨、铸钢件6万吨的国际一流制造能力。

二、创新引领,打破壁垒建时代之功

  一重铸锻作为集团公司生产产品“最上游”的制造单位,多年来,依托“4461”全员全方位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始终服务于重大国防装备、重大专项设备的产品提供,助力于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是国内唯一具备实现核岛一回路核电设备全覆盖锻件制造能力的单位。近年来,新模式、新业态加速转化,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实现多个从“0”到“1”的突破。2019年10月,中国一重自主研制的体外锻造技术成功应用,全国最大的直径8.8米超大管板顺利锻造完成。2021年11月,首创700℃超超临界汽轮机用大型镍基合金锻件挤压技术,实现了前沿引领技术的原创性突破。2022年8月,世界最大异形加氢筒体锻件成功制造,创造世界异形加氢筒类锻件单体重量最大、直径最大、壁厚最大的三项纪录。2023年7月,首支国产化AP1000核电发电机转子锻件研制成功,扭转了该类产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024年1月,成功浇注国内最大精轧整体式轧机机架,再次展现“五包合浇”的极限浇铸能力。世界最大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全部锻件,世界最大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转轮体锻件、首件百万千瓦等级核电焊接转子轴头锻件、高温气冷堆等一批批技术难题、一个个重点项目顺利攻破,彰显了“第一重地”的硬核担当。

三、任人唯贤,以人为本聚奋斗伟力

  一重铸锻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六室”,凝聚各类人才,开展“劳模讲堂”“百名人才百堂课”等活动,为青年职工学习专业知识搭建平台。“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各类技能大赛、创新竞赛等,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重,称赞“你们是有功之臣”。总书记的高度肯定,生动诠释着人才是立企之本。多年来涌现出以党的二十的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刘伯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伊世明,全国技术能手王国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各类创新团队先后攻克核电、石化等产品生产工艺难关100余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余项,为促进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并替代进口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在超大铸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四、继往开来,凝心聚力创美好未来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拥抱未来。立足中国一重成立七十周年关键历史节点,一重铸锻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七个方面”勉励要求,注重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独有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制造技术,为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成服务商提供坚强支撑,为公司装备制造板块、科技创新板块提供强劲动力。

  争创工艺和装备一流。系统考虑热加工升级改造思路,完善规划设计,不断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效能,确保装备极限制造能力实现本质提升、产品履约100%,实现锻件主导产品材料利用率成为国内标杆。同时,扎实推进工艺技术、制造装备升级,夯实热加工原创技术“策源地”,建好、用好电渣重熔炉、垂直铸机、超大压力机和热加工专家感知系统等升级改造工程,开发、优化与之相匹配的工艺、制造技术,推动核心优势产业高端化,进一步在服务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中淬炼成长,为国家制造更多“国之重器”。

  争创品质和成本一流。加强与一重天研合作深度,推进创新研发合作深度,加大产研融合、拓展创新研发渠道,持续增进科研成果转换生产力度。持续增进业财融合力度,围绕产能瓶颈、制造成本、质量问题等堵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大”“特”等优势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力争成为行业“标杆”。大力贯彻精益理念,多渠道优化成本管控,巩固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形成高端装备现代化“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同时,以更大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大型洁净钢平台”和大型铸锻件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智能专家系统功能,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科技创新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争创人才和机制一流。动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素质,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始终满足发展需要。加强热加工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依托“六室一赛”,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动力。积极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管控劳动用工总量、优化人才队伍存量、灵活薪酬激励增量,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运营管理,把深化改革作为助力发展的关键一招。

  争创理念和文化一流。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各项部署要求,强化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双促进,念好文化育人、赋能强企的关键一章,推动一流铸锻钢生产基地建设迈向新台阶。

  七十载峥嵘岁月,再出发砥砺前行。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一重铸锻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以建企七十年为新起点,坚定不移推进各项工作保质保量、落实到位,持续打造世界一流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筑牢“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