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重时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工业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底气,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翻开不同时期的一重规划,那同一句誓言如钢铁洪钟般震撼人心:发展壮大民族装备工业,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70载薪火相传,绘蓝图赓续;规划指引,久久为功,70载踔厉奋发,“国宝一重”以钢铁之躯助力中国工业昂首前行。70载钢火不熄,锻大器巍峨;牢记嘱托,继往开来,70载接续奋斗,“第一重地”正以豪迈之姿阔步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往之辉煌,创业开基
用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把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企业重大任务落实和全体职工群众的热切期盼写进一份份五年规划,把对70载发展与产业全局的谋划聚焦于一个个五年时光,是一重人在发展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一重成立初期,规划“建根系”“造血脉”“抓建设”,为一重炼、铸、锻、热、机加全流程完整制造体系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规划“促改革”“强创新”“拓市场”“聚人才”,为一重市场化、集团化、现代化运营筑牢根基。
“十五”时期(2001年至2005年)。在这个激情燃烧的时期,一重人以市场为导向,精心谋布局、大力拓产品、果敢抓技改、全力提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开展了热加工系统技术改造项目、特种优质轧辊、特大型煤液化反应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同时,为推动核电石化装备走向世界,毅然决定在大连建设大连棉花岛基地,完成了从内地到沿海的产业布局,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百万千瓦级核电压力容器的国产化曙光初现,让世界惊叹东方重型“瓮鼎”的磅礴力量!
“十一五”时期(2006年至2010年)。一重人以建成“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产业化”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使一重制造等级达到“7654”极限能力。(即一次提供钢水700吨、最大钢锭600吨、最大铸件500吨、最大锻件400吨)。一重人齐心协力,奏响了富拉尔基铸锻钢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激昂乐章,使一重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压力容器锻件、火电和水电大型机组铸锻件等大型锻件稳定批量生产能力;大连棉花岛/前盐核电石化容器生产基地达到设计产能,成为大型石化及核岛一回路主设备专业化生产基地,天津滨海重型成套装备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形成大型成套装备的结构件下料、组焊、机械加工、装配和水路运输能力,“富拉尔基、大连、天津”三大基地建设的画卷完美呈现。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一重人以一重整体上市为契机,继续强化大型铸锻件、冶金设备、石化设备、电站设备四大支柱,坚定走成套化和批量化道路,向着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奋勇迈进,开展了能源装备大型铸锻件检测中心建设、国家大型核电锻件及承压设备研发中心建设、能源装备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专业化自动化技术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同时,为实现石化容器的专业化生产,提出“大型石化容器制造基地项目”,具备了大型石化重大技术装备批量化、专业化制造的核心能力。
“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一重人提出追求一个的愿景;抢占技术、市场和服务“三个”制高点;实现营收、利润、员工收入“三个”增长;推动发展方式、管理模式、产业结构“三个”转变;优先发展壮大专项装备、核电装备、石化装备、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等“七大”板块;采取“八项”措施的“133 378”的发展战略。中国一重瞄准国际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开展了高端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升级、大型石化容器制造基地建设、核电主设备升级改造的重大项目。同时,中国一重在优化升级传统装备制造板块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材料等新兴关联业务,并将产业布局由国内延伸至国际。
“十四五”初期规划发展及投资布局(2021年至2022年)“十四五”初期,中国一重提出了“16656”战略,即追求一个愿景、遵循六个坚持、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个”转变、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与服务、新材料、“一带一路”、地企融合、产融结合等六大业务。为支撑规划落实落地,中国一重不断加大在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能力提升方面投入,持续完善富拉尔基、大连棉花岛、天津滨海三大生产基地制造能力,通过实施大型铸锻件洁净钢平台建设项目、核电主设备制造升级改造项目、大型铸锻件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智能专家系统项目,有效提升了一重重型装备核心制造能力。
今之奋进,固业强基
如今的中国一重已然成为国内先进的核电主设备及常规岛大型铸锻件供应商和服务商,世界炼油用加氢反应器最大供货商,国内最大冶金装备制造商,国内知名的锻压装备供应商。
2023年,中国一重聚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结合企业实际,形成了集团公司《2023—2027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13691”发展战略。这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明之憧憬,守业拓疆
“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订好发展路线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一重提出的嘱托和要求。中国一重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坚持材料与装备并重,装备与服务并举,国内与国际共同拓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端发力,坚定不移推进落实“13691”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十四五”后两年时间窗口,坚持“夯基而上”,更加注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紧密围绕“6+1”产业布局,积极整合发展资源,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达成,全面开创中国一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再通过两年的奋力拼搏,实现“稳健发展”,到2027年末,效益规模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治理水平更加现代、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核心竞争力更高、核心功能更强,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再经过三年的砥砺前行,努力“争创一流”,着力推动在产品、技术、服务、人才、能力等方面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奋力打造一个脱胎换骨、转型新生的新一重。以上路径安排,着重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原则,也更加突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这也是历史的接力棒交给我们这一代一重人最大的使命和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